本周宏觀數據整理
6月8日至6月13日,美元指數下降0.98%,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下跌0.20%。美國一年期十年期及三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均呈現下跌態勢。黃金期貨價格上漲3.16%。比特幣下跌1.52%。以太幣下跌0.38%。大宗商品中紐約原油價格上漲,而玉米期貨及大豆期貨價格則呈現下跌態勢。
信息來源:英為財情、新浪財經等
每周宏觀大事件整理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中美原則上達成協議框架】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在倫敦談到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首次會議時表示,中美雙方進行了專業、理性、深入、坦誠的溝通。雙方原則上就落實兩國元首6月5日通話共識以及日內瓦會談共識達成了框架。
雙方在聯合聲明中達成多項積極共識。雙方認識到雙邊經貿關系對兩國和全球經濟的重要性,認識到可持續的、長期的、互利的雙邊經貿關系的重要性,本著相互開放、持續溝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繼續推進相關工作。雙方同意共同采取以下措施:
美方承諾取消根據2025年4月8日第14259號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號行政令對中國商品加征的共計91%的關稅,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號行政令對中國商品加征的34%的對等關稅,其中24%的關稅暫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的關稅。相應地,中方取消對美國商品加征的共計91%的反制關稅;針對美對等關稅的34%反制關稅,相應暫停其中24%的關稅90天,剩余10%的關稅予以保留。中方還相應暫停或取消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
雙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就經貿領域各自關切保持密切溝通,開展進一步磋商。中方代表是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美方代表是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雙方將定期或不定期輪流在中國、美國開展磋商,或在商定的第三國開展磋商。根據需要,雙方可就相關經貿議題開展工作層面磋商。
【中辦、國辦:關于深入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深化改革創新擴大開放的意見】
6月10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深入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 深化改革創新擴大開放的意見》。
《意見》提出,推進金融、技術、數據等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支持保險資金依法合規投資在深圳發起設立的主要投向特定領域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
允許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按照政策規定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依托深圳證券交易所科技成果與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等,構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鏈條服務體系。
探索人工智能輔助醫療設備準入應用機制,在安全可控前提下,探索人工智能輔助醫療設備數據采集、集成共享、合規使用的規則及標準。
支持深圳深化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制度改革創新,完善低空飛行監管規則,探索開展跨境直升機飛行、公益服務等通用航空業務。
拓展儲能場景,探索源網荷儲一體化商業模式。創新國際性產業與標準組織管理制度。
在符合法律法規和有關要求前提下,探索高效便利安全的數據跨境流動機制。
《意見》還明確提到,健全科學化、精細化、法治化治理模式:
改革閑置土地處置和收回機制,完善土地閑置費收取標準與閑置時長掛鉤政策,創新土地盤活利用方式。
【5月核心CPI總體呈現穩中有升態勢 國內經濟韌性凸顯】
國家統計局6月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下降0.2%,同比下降0.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環比下降0.4%,降幅與上月相同,同比下降3.3%,降幅比上月擴大0.6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5月份能源價格環比下降1.7%,影響CPI環比下降0.13個百分點,占CPI總降幅近七成。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后,5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漲0.6%,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表示,我國以更大力度和更精準措施提振消費,新質生產力成長壯大,部分領域供需關系有所改善,價格呈現積極變化。
受訪業內人士稱,短期來看,受國際能源價格波動、食品供應充足及生產淡季影響,CPI仍將面臨下行壓力,PPI或將低位徘徊;長期而言,隨著政策持續發力,經濟將進一步復蘇,消費需求得以釋放,疊加新質生產力改善供需關系等因素,CPI和PPI均有望回升
信息來源:外交部、國家統計局、新華社、人民日報、華爾街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