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宏觀數據整理
1月24日至2月7日,美元指數下跌1.07%,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下跌0.52%。美國一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而十年期及三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則呈現下跌態勢。黃金期貨價格上漲5.06%。比特幣下跌3.20%。以太幣下跌18.09%。大宗商品中紐約原油價格下跌,而大豆期貨及玉米期貨的價格則呈現上漲態勢。
信息來源:英為財情、新浪財經等
每周宏觀大事件整理
【工信部:加力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推出一批重大投資項目】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月21日舉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聚力推動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落地見效,促進工業經濟持續平穩向好。啟動實施新一輪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把這些行業規模大、關聯廣、帶動強的效應充分釋放出來。加大對工業大省、工業大市的支持力度。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還將加力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著眼“十五五”謀劃推出一批重大投資項目。
我國制造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2024年全年同比增長9.2%:工信部副部長張云明表示,我國制造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2024年全年同比增長9.2%。特別是,在“兩新”政策作用下,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5.7%,比全部投資高12.5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2.2個百分點。
將加力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 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張云明表示,下一步,將加力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促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創新發展,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實施全國減輕企業負擔專項行動 推動市場化兼并重組:下一步,抓發展環境優化。我們堅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深入推進產融合作,進一步發揮產業投資基金和國家產融合作平臺的作用。實施全國減輕企業負擔專項行動,推動落實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關措施,合理降低制造業綜合成本和稅費負擔。配合有關部門,推動市場化兼并重組,支持優質企業做強做大。
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加強與有關部門協同配合,以產業發展需求為牽引,以企業為主體,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把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轉化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最大增量,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更多重大標志性成果。
完善電信和互聯網服務標準規范,2025年力爭全面實現電信業務線上辦: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著眼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數字生活的向往,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提升信息通信業治理水平。加快數字技術與居民消費場景深度融合,助力政務、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公平可及。完善電信和互聯網服務標準規范,2025年力爭全面實現電信業務線上辦。深入推進網站和APP適老化改造,引導行業企業推出更多的便民惠民服務。完善APP全鏈條治理長效機制,筑牢開發運營、應用分發、終端運行“三道防線”。
將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針對性采取措施,努力保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良好勢頭:張云明表示,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新能源汽車產業面臨國內競爭加劇、國際貿易壁壘高企等新形勢新挑戰。下一步,我們將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針對性采取措施,努力保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良好勢頭。一是加強企業技術創新。深入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加快突破新體系電池等關鍵核心技術。二是加大市場推廣力度。落實好汽車以舊換新、新能源汽車車購稅減免等優惠政策,積極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制定促進換電模式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力推進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深化重點領域推廣應用。三是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優化“雙積分”管理政策,探索開展汽車碳排放、汽車動力蓄電池碳足跡管理,推動核算標準和結果的國際互認。
抓緊修訂出臺《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 研究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二期:工信部副部長張云明表示,將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抓緊修訂出臺《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研究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二期。深入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2025年再支持30個以上試點城市,新認定100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五年1萬億元!中國銀行推出“人工智能”專項綜合金融支持】
1月23日周五,中國銀行發布公告稱,未來五年,計劃為人工智能全產業鏈各類主體提供合計規模不低于1萬億元專項綜合金融支持,其中股、債合計不低于3000億元,同時建立與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相適配的專項制度保障,服務產業鏈各環節金融需求。具體看,該方案的核心內容包括以下四個主要方面:
一是賦能國家科技自立自強。中國銀行推出“1+1+N”全周期服務模式,旨在為參與創新技術的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與人工智能科技重大專項建立直接對接合作,提供覆蓋"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產業應用"的"一站式"定制化金融服務。
二是服務人工智能要素供給。算力和數據是AI產業發展的兩大關鍵要素,中國銀行充分發揮其綜合化金融服務優勢,通過股權、貸款、債券、保險、租賃等多元化金融工具,全面支持智算基礎設施的發展。
此外,中國銀行圍繞國家算力樞紐節點規劃,重點支持智算中心及配套設施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該行還提供財產險、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綜合保險等金融保障,有效提升企業的風險管控能力。
三是助推人工智能技術創新。針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創新型企業,中國銀行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差異化金融服務。該行打造“中銀并購+”一站式服務體系,旨在促進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資源的整合升級。
中國銀行還計劃建立“股權+商行+投行”一體化服務體系,集成中銀集團AIC股權投資基金、中銀國際和中銀證券的境內外投行優勢。這一綜合服務體系將助力關鍵核心技術企業打通資本市場融資渠道,培育產業鏈"獨角獸"和上市企業。
四是促進人工智能場景應用。中國銀行計劃開放、打造智能營銷、智能運營和智能風控等應用場景,為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地提供實際平臺;搭建產業鏈上下游對接平臺,為不同場景提供差異化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方案。扶持"人工智能+機器人"、“人工智能+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生物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興領域,助力培育新動能。
展望未來,中國銀行表示將以服務人工智能產業鏈為試點,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不斷打造科技金融新范式,全力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推動"科技-產業-金融"高水平循環,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和推動高質量發展貢獻持續的金融動力。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證監會發布資本市場實施意見】
意見指出,優化科技型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股權激勵等制度。鼓勵科技型企業開展同行業上下游產業并購,支持上市公司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尋找第二增長曲線開展并購重組。支持上市公司收購有助于強鏈補鏈、提升關鍵技術水平的優質未盈利資產。支持科技型企業合理開展跨境并購。提高科技型企業并購重組估值包容性,支持采用適應新質生產力特征的多元化估值方法。
【中國1月官方制造業PMI 49.1,重回收縮區間】
1月27日周一,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中國1月官方制造業PMI為49.1,前值為50.1,中國1月官方非制造業PMI為50.2,前值為52.2。中國1月官方綜合PMI為50.1,前值為52.2。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9.9%、49.5%和46.5%,比上月下降0.6、1.2和2.0個百分點,均低于臨界點。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于臨界點,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均低于臨界點。
信息來源:國務院、工信部、國家統計局、證監會、中國銀行、華爾街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