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宏觀數據整理
10月27日至11月3日,美元指數下跌0.43%,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上升0.02%達到1:7.3186。美國一年期、十年及三十年國債收益率均下跌。黃金期貨價格下跌0.22%。比特幣上漲2.10%。以太幣上漲0.58%。大宗商品中,螺紋鋼、大豆期貨價格上漲,而玉米期貨、紐約原油價格均出現下跌。
信息來源:英為財情、新浪財經等
每周宏觀大事件整理
【人形機器人重磅文件發布:到2025年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
11月2日,工信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確保核心部組件安全有效供給。培育2-3家有全球影響力的生態型企業和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造2-3個產業發展集聚區,孕育開拓一批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
《意見》提出,到2027年,我國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產業加速實現規模化發展,應用場景更加豐富,相關產品深度融入實體經濟,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新引擎。《意見》主要內容還有:
聚焦3C、汽車等制造業重點領域,提升人形機器人工具操作與任務執行能力,打造人形機器人示范產線和工廠,在典型制造場景實現深度應用。
拓展人形機器人在醫療、家政等民生領域服務應用,重點提升人機交互可靠性和安全性,開發具有復雜區域引導、靈活操作、魯棒行走、多模態人機交互的解決方案,滿足生命健康、陪伴護理等高品質生活需求。
推動人形機器人在農業、物流等重點行業應用落地,提升人機交互、靈巧抓取、分揀搬運、智能配送等作業能力。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培育具有生態主導力和全球競爭力的人形機器人“鏈主”企業,帶動產業創新資源集聚。
支持建設人形機器人重點實驗室、制造業創新中心,凝聚產學研各界優勢力量,提升關鍵共性技術供給能力。成立人形機器人百人會等行業組織,促進技術交流、供需對接、國際合作,深化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建設人形機器人開源社區,推進開源基金會能力建設,加強對重點企業開源項目的支持力度,匯聚全球開發者協同創新。
開展人形機器人標準化路線圖研究,全面梳理產業鏈標準化需求,建立健全人形機器人產業標準體系,分級分類推動標準制定。圍繞基礎共性、系統評測、安全可信、行業應用等重點方向,加快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的研制。深入開展標準宣貫推廣,促進標準落地實施。大力推動我國標準“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
推動實施人形機器人創新工程,圍繞專用軟件、核心部組件、整機及應用示范等重點任務加大投入。發揮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等帶動作用,引導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積極參與。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舉行:要全面加強金融監管,維護金融市場穩健運行】
會議強調,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完善金融體制,優化金融服務,防范化解風險,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
會議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要著力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切實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始終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
優化資金供給結構,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大力支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確保國家糧食和能源安全等。盤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要著力打造現代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疏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優化融資結構,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推動股票發行注冊制走深走實,發展多元化股權融資,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促進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完善機構定位,支持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做優做強,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嚴格中小金融機構準入標準和監管要求,立足當地開展特色化經營,強化政策性金融機構職能定位,發揮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強化市場規則,打造規則統一、監管協同的金融市場,促進長期資本形成。健全法人治理,完善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拓寬銀行資本金補充渠道,做好產融風險隔離。要著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會議強調,要全面加強金融監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嚴格執法、敢于亮劍,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及時處置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優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務結構。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健全房地產企業主體監管制度和資金監管,完善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維護金融市場穩健運行,規范金融市場發行和交易行為,合理引導預期,防范風險跨區域、跨市場、跨境傳遞共振。加強外匯市場管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要把握好權和責的關系,健全權責一致、激勵約束相容的風險處置責任機制;把握好快和穩的關系,在穩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時度效,扎實穩妥化解風險,堅決懲治違法犯罪和腐敗行為,嚴防道德風險;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健全具有硬約束的金融風險早期糾正機制。
【中國10月官方制造業PMI回落至49.5,非制造業PMI 50.6】
10月3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中國10月官方制造業PMI從9月的50.2下降至49.5,再次回落至收縮區間;非制造業PMI 50.6,較前值 51.7小幅回落,但仍處于擴張區間;綜合PMI為50.7,比上月下降1.3個百分點,表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總體擴張,但擴張速度放緩。
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0.7%,比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繼續高于臨界點;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8.7%和47.9%,比上月下降0.9和0.1個百分點,低于臨界點。
生產指數為50.9%,比上月下降1.8個百分點,仍高于臨界點,表明制造業生產仍在擴張,但步伐有所放緩。
新訂單指數為49.5%,比上月下降1.0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市場需求有所下降。
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8.2%,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量繼續減少。
從業人員指數為48.0%,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企業用工景氣度略有回落。
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50.2%,比上月下降0.6個百分點,仍高于臨界點,表明制造業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繼續加快。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于臨界點,新訂單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低于臨界點。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稱,10月份,受“十一”節日休假和節前部分需求提前釋放等因素影響,制造業PMI景氣水平有所回落。受9月份較高基數和10月份工作日減少等因素影響,本月生產指數比上月下降1.8個百分點,仍高于臨界點,制造業企業生產景氣水平保持擴張。從行業看,農副食品加工、汽車、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等行業生產指數均高于55.0%,相關行業生產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學纖維及橡膠塑料制品、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行業均低于臨界點,企業生產活動放緩。
信息來源:新華社、國家統計局、工信部、華爾街見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