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宏觀數據整理
8月4日至8月11日,美元指數上漲0.16%,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上漲1.00%達到1:7.2145。美國一年期、十年期以及三十年其國債收益率均出現下跌。黃金期貨價格下跌1.19%。比特幣上漲1.02%。以太幣上漲0.94%。大宗商品中,螺紋鋼及大豆期貨價格出現下跌,而紐約原油及玉米期貨價格則呈現上漲。
信息來源:英為財情、新浪財經等
每周宏觀大事件整理
【中國7月CPI同比下降0.3%,7月PPI同比下降4.4%】
8月9日周三,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中國7月CPI同比下降0.3%,為2021年1月以來最低水平,6月增速持平;環比上漲0.2%,6月環比下降0.2%。
7月PPI同比下降4.4%,低于6月5.4%的降幅;環比下降0.2%,前值為下降0.8%。
【中國7月出口同比下降14.5%,進口同比下降12.4%】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7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3.5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同)增長0.4%。其中,出口13.47萬億元,增長1.5%;進口10.08萬億元,下降1.1%;貿易順差3.39萬億元,擴大10.3%。按美元計價,今年前7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4萬億美元,下降6.1%。其中,出口1.94萬億美元,下降5%;進口1.46萬億美元,下降7.6%;貿易順差4895.7億美元,擴大3.5%。
今年7月份,我國進出口3.46萬億元,下降8.3%。其中,出口2.02萬億元,下降9.2%;進口1.44萬億元,下降6.9%;貿易順差5757億元,收窄14.6%。按美元計價,今年7月份我國進出口4829.2億美元,下降13.6%。其中,出口2817.6億美元,下降14.5%;進口2011.6億美元,下降12.4%;貿易順差806億美元,收窄19.4%。
7月出口同比增速繼續承壓,基數擾動是主要原因。去年5月-7月間,國內積壓訂單集中出海,出口迎來高速增長,美元計價分別同比增長16.4%、17%、18.1%,顯著高于4月的3.5%。去年的高基數對于今年同期出口讀數擾動較大。海外需求走弱趨勢未變。7月,全球制造業PMI為47.9%,較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結束了連續4個月環比下降走勢,然而仍在50%以下運行,而且,世界主要經濟體美國、歐盟、日本等制造業弱勢仍未扭轉。這顯示,世界主要經濟體的整體需求仍處于下行趨勢,這也造成了我國對主要經濟體出口放緩。
盡管短期進出口承壓,但出口總體呈現出結構持續優化,一般出口貿易表現優于加工貿易,貿易伙伴更加多元化,民營企業出口仍然強勁,新能源汽車出口大幅增長等特點。
【美國7月CPI同比上漲3.2% 核心CPI創兩年多來最小連續漲幅】
8月10日周四,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7月CPI同比漲幅從6月的3%加速至3.2%,為2022年6月以來首次加速上升,但低于預期的3.3%;CPI環比上升0.2%,符合預期,與前值持平。剔除波動更大的食品和能源后,7月核心CPI同比上漲4.7%,符合預期,低于前值4.8%。
經濟學家認為,核心指標比整體CPI更能反映潛在通脹。雖然核心指標顯示潛在通脹率仍處于高位,但自去年9月達到6.6%的峰值以來,核心通脹幾乎每個月都在放緩。7月核心CPI環比上升0.2%,符合預期,與前值持平,并創兩年多以來的最小連續漲幅。
信息來源:國家統計局、海光總署、華爾街見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