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宏觀數據整理
11月25日至12月02日,美元匯率表現持續走弱,美元指數下跌1.09%,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下跌1.23%達到1:7.0640。美國十年期及三十年國債收益率持續下跌,分別收跌于3.5430%和3.6330%。黃金期貨價格上漲3.15%。比特幣和以太幣分別上漲2.37%和6.35%。大宗商品當中,螺紋鋼和紐約原油呈現上漲態勢,玉米及大豆期貨價格則顯示下跌。
信息來源:英為財情、新浪財經等
每周宏觀大事件整理
【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座談會】
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12月1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座談會,聽取防控工作一線代表對優化完善防控措施的意見建議。
她指出,堅持穩中求進、走小步不停步,主動優化完善防控政策,是我國疫情防控的一條重要經驗。經過近三年的抗疫,我國醫療衛生和疾控體系經受住了考驗,擁有有效的診療技術和藥物特別是中藥,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種率超過90%,群眾的健康意識和素養明顯提升,加上奧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減弱,為進一步優化完善防控措施創造了條件。
要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充實基層專業防控力量,強化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分級診療,加強居民健康管理和服務,推動各項優化措施落地見效,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
【美國11月ISM和Markit制造業全線衰退,創兩年半新低】
隨著美聯儲預計持續加息,美國經濟正在向衰退滑落。最新數據顯示,美國11月ISM和Markit制造業指數均陷入萎縮,創下2020年5月份以來的新低。其中,ISM制造業指數為49,Markit制造業PMI終值為47.7。50為榮枯分界線。11月的制造業報告是全球經濟走向衰退的又一有力證據。
標準普爾表示,生活成本上升、利率上升和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共同導致美國國內和海外市場對商品需求的下滑。除去新冠疫情初期封鎖期間,企業們以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快的速度減產。然而,即使這樣減產,低迷的需求仍導致未售出庫存出現有調查數據以來的最大增幅之一(數據調查始于15年前),這表明企業們將在未來幾個月繼續減產,令庫存降低到更易于管理的水平。同樣的,除去新冠疫情初期,企業們正在以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力度削減投入品和原材料的采購。這種需求下滑越來越多地表現為各種商品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供應鏈的改善就是證明,這意味著價格壓力正在迅速緩解。雖然供應鏈擔憂持續存在,但企業的擔憂正越來越多地從供應方面轉向黯淡的需求前景,這意味著商業情緒仍然是過去十年來最悲觀的。
當前,美國疲軟的制造業數據與全球多國的情形一致。據匯總,歐元區制造業PMI連續五個月處于榮枯線下方,11月制造業PMI終值為47.1,亞洲也有越來越多國家跌破榮枯線,其中以越南最為嚴重。分析認為,隨著歐美央行持續加息以對抗數十年來最嚴重的通脹,企業和家庭壓力與日俱增,亞洲制造企業將繼續遭遇歐美客戶砍單,短期內不太可能走出需求寒冬。
【中國11月制造業PMI降至48% 穩增長仍須加力】
國家統計局11月30日公布的中國采購經理指數(PMI)數據顯示,11月份,制造業PMI為48.0%,較上月回落1.2個百分點;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46.7%,較上月回落2.0個百分點;綜合PMI產出指數為47.1%,較上月回落1.9個百分點。三項指標均僅高于4月,為年內次低水平。11月份,大型企業PMI為49.1%,較上月回落1.0個百分點,降至榮枯線以下;中型企業PMI為48.1%,較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小型企業PMI為45.6%,較上月回落2.6個百分點。
信息來源:華爾街見聞等